六十年代想必是非常令人懷緬的吧,不然怎麼有兩部正上畫的中西電影,都以之為時代背景,教我這八十後對那個年代悠然神往。
*
看歲月神偷,莫名奇妙的只管哭,真是眼淺。看到任達華罵大兒子兩科不合格,大概勾起記憶深處自己小時候被罵,弱小心靈受創那種不快經歷吧,眼淚直流。然候,小兒子嚎哭叫嚷,要吃整個月餅,鼻子又是一酸。哥哥剛挨完罵,卻還抱起弟弟安慰,呵他不要哭,手足情深,又令我眼濕濕。
*
雖然我不是生於六十年代,但總算在殖民地時代成長;電影描述那時代的種種,也喚起了我的童年回憶,例如醫院的彩磚地板,很懷舊很親切,是我小時候在冰室所見的那種,在學校小教堂也見過。李治廷演的優異男生,聰敏善良,文武相全;那個年代,好像沒有電車男草食男的這些問題。還有教會學校的法文班與少數族裔學生,跟那種精英主義的氣氛,是熟悉的,正是我讀小學時所見。後來,班上的法文班同學漸漸都走了,換上的人口面貌是內地新移民。我不是歧視,但歲片提醒了我時代的變遷;風雲際會,造成香港獨特的歷史,不勝唏噓。
*
看過電影之後,讀了些坊間的評論。有好些批評電影美化了港英年代,淡化67年暴動,擁抱精英主義,未能全面反映社會面貌;對一些社會議題,只輕輕帶過,如貧富懸殊跨階層戀愛的矛盾,未有正面回應,只用死亡化解。我想,要不是電影得了個水晶熊獎,是沒有那麼多人那麼認真分析的。也許,如過歲月神偷的橋是度出來的,我也會有類似的批評;但知道歲片是導演個人經歷,包括喪兄一段,我放過了它,不質疑它的橋段了。況且,我覺得電影把各種真摯情感,實在拍得感人。
* * *
同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單身男人卻帶來很不同的感覺。懷舊的氣氛仍是有的,盡見於細節之中,Bayer 藥樽,General Electric 時鐘,Benz房車,都找來那個年代的版本;當然還有女士們恤得一絲不茍的頭髮,經典的時裝;大學課上的煙霧彌漫,學生們的嘻皮士look與頹靡眼神。製作是精美的(當然,單片的財力應比歲片雄厚);蒙太奇的效果亦不錯,只是略嫌多了一點點。
*
但單身男人沒有歲月神偷那種本地薑的熟悉感覺,反而是摩登的,因為那時的洛杉磯已相當前衛。而且,單片也許是比歲片有野心的,不獨是個人經歷的回味,而是探討人生的意義,其哲學意味,不必用六十年代作背景;但那時代確是加了些feel,也對同性戀議題賦予多一重時代意義。
*
男主角的同性愛人車禍喪生,痛失摯愛後經常憶起以前共處的一幕幕情景,那種 memory flashback 後回到現實的苦痛,拍得很好,正是失戀後久不久想起美好回憶心頭一震但其實現在是空的那種感覺。沒有愛人,男主角不想活了,排練過吞槍自殺(正是小說1Q84裏Tamaru教青豆用的那種由喉嚨向腦袋開槍的最有把握成事的自殺方法),動作滑稽,令人笑中有淚。
*
不過最感人的要數男主角與女好友/前女友相濡以沫的一段。女的仍追念舊情,無奈男的不好此道,亦對喪生愛人不能忘懷。但男人知道女人需要他,仍盡量多陪她,兩人談天跳舞是很投契的,那是種很特別的情誼。女的埋怨被前夫(不是男主角,而是另有其人)拋棄,兒子又遠走高飛,所愛的人(男主角)不愛自己,有朋友但他們不需要自己,沒生存意義,很悲涼的自白;男的自己思偶成鬱,徘徊自殺邊緣,卻不透露半句,反而教訓女的要好好活。兩人隨即由沈重的對話轉為自嘲,真是百般滋味,是有人生歷練的人才能演的好的一幕戲。
*
Colin Firth自演Mr Darcy後,官仔骨骨形象深入民心,今次演中年同性戀者可謂一大突破。最後要提的,是單片描繪同性戀似乎較斷背山有說服力 -- 這可能因為導演Tom Ford自己是同道中人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